她是罗斯福总统盛赞的“女神”,她培养了999位中国“女神”
1928年11月3日,金陵女子大学张灯结彩,礼堂内嘉宾云集,其中包括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教育部长蒋梦麟的代表孟寿椿。发髻如墨、娴静儒雅,身穿纯色棉布旗袍,戴一副圆框眼镜的吴贻芳在就职典礼上“闪亮”登场。
新校长吴贻芳早年经历坎坷,父亲因成为上司挪用公款的“替罪羊”而跳江身亡,在北京清华学堂读书的哥哥因出洋留学希望破灭自杀,母亲因丧夫失子一病不起悲惨离去,个性刚烈的大姐受此刺激在母亲入殓前上吊自缢。这些家庭变故的磨炼,使得吴贻芳养成了坚强性格与克制能力。1915年,吴贻芳随姨父一家回上海,意外地收到去金陵女大学习的邀请信。原来金陵女大一位叫诺互通玛利的美籍教师,在杭州弘道女中任教时,对吴贻芳的好学上进留有深刻印象。
于是,1916年2月,吴贻芳作为插班生入读金女大一年级。在校期间,吴贻芳以优秀的学业和出色的组织才能,被推选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并成为中国最早获学士学位的五位女大学生之一。大学毕业后,吴贻芳获聘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英文部主任、教师。 1921年冬,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北京女高师参观讲演,便由吴贻芳担任翻译,吴贻芳流利的口语引起她的惊奇,特推荐吴于1922年入美国密执安大攻读生物学博士。留学期间,吴贻芳又先后当选为中国基督教学生会会长、留美中国学生会副会长、密执安大学中国学生会会长和科学会会员等,成为颇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
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吴仪芳的校友、教师、留学博士、学生领袖等多重经历及坚强性格、领导能力使得金女大校长一职“非她莫属”。但考虑到吴贻芳毕业在即,金女大董事会告诉吴贻芳不必急于回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再回母校接任。1928年,吴贻芳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即她向金陵女大发出了12个字的电报:“论文已毕,考试及格,定期回国”,时年吴贻芳35岁。
吴贻芳在就职致辞中讲道:“金女大开办的目的是应光复后时势的需要,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现在办学,就是培养人才,从事于中国的各种工作……”她非常重视培养女生“人格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全、独立人格,不依附于男性。
当时许多女校的办学宗旨依旧是“培养贤妻良母”,即使开明如梁启超认识到“兴办女学”的重要性,也仅停留在“让女性上可相夫,下可交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而金女大以“人格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揭开了中国女子教育史上新的一页,这种教育“是一种真正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教育,是一种真正把女子当‘人’,当做与男子一样平等的人的教育,是中国女子由‘非人’教育向‘真正人’的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培养女生健全、独立人格的同时,吴贻芳也不忘发挥女生之特长及服务社会需要。吴贻芳就任校长后,取消宗教系,淡化宗教课程,逐渐停办政治系、哲学系,而根据社会需要和女生特点加强系科建设,逐渐形成了以文科的社会学系和理科的家政系为代表的特色科系。
此外,金女大女生穿短袖短裤做操,穿古典服装舞蹈,每年选举“五月皇后”,“当春天来临之际,围绕五月花柱起舞”,以求除了学识外,还要有优秀体质和优美举止。自信、清纯、热情,气质优雅、才貌双全的金女大女生成为金陵一景,成为女知识分子的典范,吸引了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内外众多男生的爱慕,以至流传歌谣“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从1915年首次招生到1951年并入金陵大学,金女大36年来共培养学生999人,有“999朵玫瑰”之称。这“999朵玫瑰”中很多人如吴贻芳所愿成为“女界领袖”,如 1925届的刘恩兰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自然地理学家、1926届的鲁桂珍协助李约瑟完成《中国科技史》(后与李约瑟成婚)、1947届的郑小瑛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金女大是民国时期毕业生最多的女子大学,尤为可贵的是,当时众多女生接受大学教育后却又重回家庭,而金女大的毕业生大部分步入社会,自食其力。
“造就女界领袖”之基石在于“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之基石为“厚生”精神。这一精神乃金女大校训,也是学校之精魂。“厚生”源自《圣经·约翰福音》,意为“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1919年,金女大师生通过讨论,决定以“厚生”为校训,吴贻芳后来解释道:“以‘厚生’为校训,是要告诫学生: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造福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丰厚。学校用这个为目标来教导学生,并通过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努力。”
吴贻芳出任金女大校长后,以“厚生”精神为旗帜,改革教育内容,热爱学生。金女大原为贵族化的高等教会学府,只有有权有势信教家庭的女孩才有接受教育的资格。接掌学校后,吴贻芳规定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扩大受教育范围,促进了教育平等。同时,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金女大的所有考试均无监考老师,但几十年下来,全校没有一个学生考试作弊。学校还专门舍有“恋爱教室”。
当时,金女大有些学生和金陵大学的学生恋爱常常晚归。一天,吴贻芳散步时发现窗下有把椅子,原来是一个晚归的学生被关在外面,只得爬窗户进宿舍。吴贻芳担心学生安全,便将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部分隔成许多半封闭的小间,设置桌椅专供恋人聊天。
“厚生”精神核心在于一个“爱”字,爱人爱社会爱国家。因此,吴贻芳特别强调学生要有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为农民孩子义务办学、为妇女儿童建立诊所、礼拜日定期到邻居家上门服务等,并在南京、成都等处创办乡村服务处、幼儿园、妇女班、免费儿童学校、儿童福利实验所。抗战爆发后,吴贻芳引导师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抗日救国活动,要求学生“艰苦建校、抗日救国”,支持他们为抗日军民募捐、义演、照料伤兵及办农村服务部、救护队等。最能体现金女大“厚生”精神的是金女大教务主任魏特琳。南京沦陷后,魏特琳留校照看校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积极营救中国难民,保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和年轻姑娘,被南京市民称之为“活菩萨”,魏特琳的日记更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吴贻芳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践行“厚生”为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几十年来,她一直住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里,总是粗茶淡饭布衣布衫,每月工资除留下生活费外,其余都接济学生、教职员工。每当新生入校,吴贻芳总要到宿舍看看,关心学生冷暖、膳食。1946届校友秦筱娴考入金女大时,肺部因曾患结核病“钙化”。就读金女大后,她的病情大为好转,因为当时吴贻芳规定,患病学生由食堂补一份营养菜,并可领到鱼肝油、钙片等药品。秦筱娴后来回忆道:“当时可能没有哪一位高校校长能如此无微不至地爱生如子。”
抗战期间,吴贻芳自己则积极参加大后方妇女和儿童保育活动,参与各种政治团体和妇女组织的领导工作,团结各界人士支持抗日。1938年,她以文化界知名人士身份成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历任国民参政会主席团成员,是五人主席团中唯一的女性,老革命家董必武对她评价道:“像她这样精干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
1943年3月,吴贻芳和晏阳初等人组织“中国六教授团”赴美宣传抗日战争,争取美国朝野支持,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跟深深被她折服,盛赞她为“智慧女神”。1945年,吴贻芳以无党派身份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大会,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吴贻芳还于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成为实至名归的“智慧女神”和“女界领袖”。
解放前夕,吴贻芳更是顺应形势,两次拒绝国民政府让她当教育部部长的邀请,退回宋美龄送来的台湾机票,与金女大一起留守南京,并担任南京临时治安委员会副主任,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欢迎解放军“和平接受”,“静静地等待着光明的到来”,对负责接受南京的刘伯承说道:“作为一所专门培养高级妇女人才的金女大,愿意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原则下,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为国家出力,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新政权成立后,吴贻芳先后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
“金陵桃李晚来香。”晚年,吴贻芳写信给江苏省省长,建议创办一所女子职业学院,设置一些适合女子服务社会需要的专业,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妇女人才。但天不假年,吴贻芳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这一愿望的实现,1985年11月10日上午8时30分,吴贻芳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93岁,遗嘱说道:“把金陵女子学院建起来,而且要建得比老‘金女大’更好”。1987年,为满足吴贻芳遗愿,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内设立金陵女子学院,并开始对外招生,金女大校友闻此消息,纷纷捐款助学,修缮其办公场所——贻芳园。
而今,贻芳园内,鲜花怒放,芳香四溢,无数女生像花儿一般美丽绽放,旁边便矗有一座吴贻芳纪念馆。只是吴贻芳最应该让人纪念、发扬的应该是她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造就女界领袖”的办学目标和“厚生为人”的学校精神,对于今天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女生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吴贻芳曾给学生猜谜:“象牙坛,紫檀盖,里面坐了一个小白菜。谜底是什么?莲子。就是说做人要一生洁白如象牙,刚毅如紫檀木,平易如小白菜。”这道谜语,恰好概括了吴贻芳一生的品格:质朴如莲子,刚毅如紫檀,又像小白菜般平易近人,供人营养,育人成长。
(本文摘自作者的作品《先生归来——南京民国老大学的那些人和事》,曾获2015年凤凰好书、江苏好书)
更多好书欢迎大家加入涛哥读书会来阅读交流,一年由涛哥俺来带您阅读一百本好书,最近加入将送总价值100元的优惠券包。
涛哥读书会部分精彩书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刻加入读书会